《爆炸与冲击》
当前我们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时代,网络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长于新时期的高中生对网络也非常热衷,微博、微信、QQ、抖音等社交工具都成了中学生日常生活的精彩点缀。网络的多元性极大地满足了高中生的猎奇心理,但与此同时,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之上,教师必须要能够迎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探索如何将网络流行文化进行有效的转化,拉近师生距离。
一、 网络流行文化特点分析
网络流行是在网络上被广泛欣赏和追捧的文化,是与传统的高雅文化相对而言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其主要功能着眼于娱乐,与严肃小说、诗歌、舞蹈等传统主流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性。网络流行文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快速性
网络流行文化的产生和消失都具有明显的快速性特征,一些词汇从出现到流行可能仅仅是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能够引爆网络,而一些热词也会很快消弭不见,被新出现的热词所取代,所以网络文化具有明显的快速性特征。与严肃高雅文化的持久性相比,网络流行文化的长期辨识度非常低。举个例子,提及《西游记》,上至八旬老妪,下到三岁幼童,大家都能说出其中几个片段,但是网络上的一些词汇,如老铁、尬聊、戏精等,只在小范围内能够引起共鸣,还有一些词语,如超女、快男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慢慢被人遗忘。
(二)开放性
网络流行文化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这也是网络流行文化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一个重要基础。很多正统严肃文化的理解和参与,都需要具有相应的学习基础,或者拥有相关的技术才得以参与和推进。但是网络流行文化的参与门槛就非常低,人人可参与,事事可娱乐。从这一层面来讲,网络流行文化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譬如近来的一些流行词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蓝瘦香菇、酱紫、戏精……五花八门的词语皆可以成为网络流行语,其中很多搭配带有很大的跨界性,突破了传统的思维与认知。
(三)共享性
依赖于网络的便捷优势,使得网络流行文化具有极大的共享性,一夜之间就可以在多个平台和渠道获得大范围传播,完全不受时间、空间、国界的局限。尤其是网络空间具有很强大的分享、转发等简易操作,使得一些流行文化易被快速共享。网络环境中蕴藏着巨大的信息量,外界的监管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使得网络流行文化的影响力不可被低估。
二、 网络流行文化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一)对语文教学内容方面有较大冲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体例、文学形式等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调整,但是与网络的信息丰富度相比,高中语文教材相对来讲还比较传统和保守,其主体内容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在网络文化冲击之下,很多学生对高中语文教材的内容存在较强的挑剔心理。尤其是其中涉及的很多语言比较生涩,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上难以得到广泛的普及,因此,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他们更希望在课堂上看到像网络一样新奇而有趣的内容。
(二)对高中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在高中语文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的语言文字驾驭能力要求非常高。学生在表达信息时不仅要能够做到要素完整,更重要的是表达准确、逻辑清晰,这就对学生的语言使用形式、文字理解能力、基本表达方式等有较高的要求。但是现在很多高中生,受到网络流行文化的影响,很多语言已经超出了传统表达范围,如人艰不拆、累觉不爱等词语都已经进入了高中生的视野。他们在日常的表达过程中,极易产生共鸣,但是在写作表达时,却常常感觉无用武之地。网络流行语与日常严谨表达的矛盾正困扰着高中生,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语言不规范,思维散乱,错别字频发等问题。
(三)负面思想影响高中生的价值观念
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背后,还有很多低俗文化也在悄然兴起,不仅内容低俗,而且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也产生影响。如拜金主义、极现实主义、丧文化等,都使得高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动摇。还有时候高中生会转发一些负面信息,表达一些负面情绪,使更多学生深陷其中。另外,语文课堂上学习的很多知识,在网络文化引导之下也多有扭曲。如一些古文的意义,作者的思想等,都被网络文化所歪曲,成为供人调侃和娱乐的一些快消文化,这对于学生正常的学习和认知记忆产生了影响。受到网络低俗文化的影响,很多学生会缺乏较高的价值追求,在学习上缺乏进取意识。还有学生沉迷于网络常识,对学习产生逃避心理,无法正视自己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甚至采用一些极端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
上一篇: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的抗爆破坏等级*
下一篇:没有了